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是文案君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1
通过了文明礼仪活动的开展和平日里的培训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了文明礼仪的真谛,现在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生活中我会这样做:上车时,我们都谦让一点,看见老弱病残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不乱扔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不破坏花草树木,爱护公物;在学校里,遵守规章制度,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互相帮助,让同学间相处得更团结更和睦;在家里,我更要孝敬老人,尊敬父母,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总而言之,我要对照《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我愿“文明礼仪”这棵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焕然一新,我们的城市就会变得美丽多姿,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和谐温馨,希望礼仪之花开满人们的心间。
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2
当在公交、地铁上看到年轻人给老人和抱小孩的母亲让座时,你会是一种什么感觉看到在公共场合买票、购物、等车时人们自觉地排队等候,你内心又会生发出一种怎样的情愫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内心就会涌起一股暖流,感受到这是一种美。这种美,是一种礼让之美,是一种秩序之美,是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人性之美,展示的是国人的素质,体现的是社会的文明,弘扬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正气。怎能不让人感到由衷地欣慰呢
我们中国是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仁、义、礼、智、信”是我们的信仰,伴随着我们的民族一起成长,那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故事流传至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圣贤的训告。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美好的品德好像已不被看重,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信条可以堂而皇之地摆上了桌面。让我们来看看人们是怎样为己的。
在一个公共汽车站,警示牌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母子乘车处”几个大字,可数位男士却像文盲一样地站在了此处,且心安理得,无羞无愧。一位抱着小孩的母亲被挤到了一边,只能在旁无奈地看着……这是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假文盲>中的情景,而现实生活远比漫画要丰富多彩。你看,公共场合,对着“请勿吸烟”的牌子瘾君子们大过其瘾;“莫要攀树折花,踩踏草地”的警示被踢得东倒西歪;“禁止大声喧哗”阻挡不了人家的欢声笑语。风景名胜区随意刻画,乱丢垃圾。还有些人,不屑于做假文盲,喜欢赤裸裸地展示“个性”,根本无视什么规则、公德,闯红灯,跨围栏无所不能。你也许有过这样的遭遇,一不小心就会被不知哪里抛来的“流弹”击中,稍不留神就会踩一脚奇怪的东西,即便是垃圾箱仅一步之遥。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更是屡见不鲜。都说我们国人好面子,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在国内也就丢自己的人,可是如果把面子丢到国际上去了,那就不仅仅是面子的事了。据说,许多国家都害怕中国游客,原因是我们的人到了人家那里,一点也不拿自己当外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前几天在西安长乐西路看到了这样一幕:马路上汽车来往穿梭,两旁行人熙熙攘攘,我被人潮推动着,偶一抬头,看到一位女士向马路中心走去,我正在纳闷,只见那位撩起裙子,举起修长的美腿从路中间的隔栏跨了过去,这个场景真是扎眼。当时正是绿灯通行,过路的司机慌得紧急刹车,后边的车差点没撞上来。
我们学校紧挨家属院和街道,巷口是师生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地,行人来来往往,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道路两侧的墙边却龌龊不堪,有家属抛过来的垃圾,有饭馆倒的泔水,有大小便……特别是有些“绅士”竟于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解开裤子方便,一点不觉得难为情。孩子们小,每天早上很费劲地打扫干净,可不一会就面目全非了。
诸如此类的不文明的行为像毒瘤一样在浸蚀着我们的社会环境,损毁着国家的形象,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今天,我们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成就举世瞩目,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的高素质,套用一句广告语,全世界都在看着,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的人吧。让文明的行为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3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步状态,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这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
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倡导绿色文明,落实环保行动。在抓好普及的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内涵,坚持在德育、科技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领域对学生灌输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将知识的讲解与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寓教于学,寓教于自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成立环保活动课外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充分发挥活动课在环保教育中的作用。
环保知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然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4
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讲文明,懂礼貌,争做文明一初人”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文明”是什么。
文明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就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互相帮助,是平日里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后的主动问好,是碰到别人似的一声对不起,是看见地上有垃圾自动捡起的行为,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上前去制止......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这是文明的行为。我们要为文明学校的创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他嘴边,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草坪,不会乱涂乱画,更不会踢门、浪费水电……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及时报告。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他更不会乱丢饮料杯、面巾纸、塑料袋、纸片,而且会动手捡拾纸片等,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和友爱同学,关爱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与同学吵架、搞不团结,他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
这次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从现在起“讲文明,懂礼貌,争做文明的一初人!
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5
孔子曰:“不学礼,无义立。”文明礼仪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指路灯。引领我们健康成长,不断前行。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迎面过来一个拿着盆的女士,那位女士见到了列宁,便让到,他见此情景就说:“我空着手,什么也没有拿,你还给我让道啊。”
说罢就紧靠这墙,让他过去了。一个人的品质如何,不只有在大事面前才可体现出,从这事中就可看出列宁是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怪不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算了,我还是不举有关伟大的人的例子,以免认人认为只有伟人才讲文明有礼貌。就从身边的小事来说,有一次,公交车缓慢的行驶着,在公交车上,人们懒散这坐,车上掉一根针都能听得到,忽然出来“咚——”的声音,原来是有一位女士随手讲饮料瓶扔在了地上。这声音使公交车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一个男士站出来说“针没素质,塑料瓶能随地乱扔吗
就拿起塑料瓶扔向了窗外,最后还是被一个小女孩捡到了,看着一幕,我顿时无语了。这个男士在说一个人没素质时也做了一件没礼貌的事。我看到这个男的比那个女士也强不到哪去。
讲文明。有礼貌,并不是在聆听别人说的后。却不付出行动。明代大学者王守行说过;“知是行的主流,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感,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讲文明不只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我们应该做到“知行和一”才行埃”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无论是在别人侵犯你的时候,还是你侵犯别人的时候。你都应该讲礼貌。这样很可能会避免一个误会式矛盾。在你跟他讲礼貌时。他也会很礼貌的回答,这样,还将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要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首先不能只“知”,而不“行”。其次要在少时就开始做起,因为有句话老话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最后从小事做起,因为细节最能体现人们的品质。
讲文明,与礼貌是个最基本的品质。
讲文明,有礼貌是每件事的基础,可以使每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讲文明,有礼貌可以为一个国家添光,如果你对一个外国人说脏话,那个人就会说原来中国人就是这样没礼貌,想必这个国家也是如此。这样就会让别人留下来不好的印象。让别人对祖国产生误会。
所以,我们一定要讲文明。有礼貌。
文明礼仪好习惯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