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由文案君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散文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到你。
散文读后感600字一
真挚灵动,静默素雅,我提墨笔,墨迹淡淡绵延于这本《席慕容散文集》上,八字,唯有这八字,才可抗之。
我终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打动,喜欢她那真诚不失温情的文字中,喜欢她那时馨时忧的情怀,以往读过许多名家的散文,若论素雅者,当是席慕容女生当之,听陈教师说,在她那年代的时候,席慕容的散文诗歌就已走进人们的文艺世界了,兴盛一时至今未减。
读久了那气势磅礴的文体,其实细细品来,还是要添一下温婉的气息,尝试开始慢慢理解席慕容女士的典雅之气,觉得,是花开时,愿喜;花谢处,悲叹。带给你一个女子的婉柔绰约,笔若流彩,透出生命中的爱,爱中的美,都如一张沉博绝丽的画卷般缓缓展开在眼前,方觉得这妙不可言,在触及时发现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无言心动。
她曾说:“原先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的心中,所以常常拥有一份感恩与感动,感恩之心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活在这个世上,世间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在享受着完美人生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这生活种种享受,缘起何处,是谁赠与,方可学会感恩。
一种如痴如醉,又融入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好比在孤寂徘徊中不免起了疑心,犹如潺潺流水般拂过心头。
窗前月下,彼岸繁花,其中有一篇散文,叫做《窗前》,本文主要讲了作者于四十年后重返台湾,窗前依旧,可台北却早已是物是人非,作者在教师家看到的那树苍翠欲滴的芭蕉,想起自我家窗前也曾有过这样的芭蕉,我对最终三段感触很深,在经历过人生的磨砺之后,重返台北却看见此刻的它灯红酒绿,不复当年,人与人的眼里充满着欲望,看到这,估计相信谁都不忍看到这样,叹的是物是人非,悲的是人心不古,仅有窗前布满灰尘的古琴依旧在操守着那个时代最终的声音,多么的悲哀!得何以喜,失何以忧,见那绿姿芭蕉,才知对沧海桑田的悲痛!
嘴角漾起微微弧度,淡淡的客气中仿佛是融入了丝丝暖意,于是我甘心不去想,不去说,只是静静的翻页,沉醉在她的文字中——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读她的作品,对心灵好好净化再好可是,席慕容,她是真正一个热爱人生的作家,不会以玩弄文字或者蛊惑人心为荣。
散文读后感600字二
有一天,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要摘抄5段写景文章。当我抄完后,惊奇地发现: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文章。这让我对朱自清产生了好奇,朱自清有这么强的写景本事!我赶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读了起来。
朱自清的许多散文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春》、《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绿》等等佳作名篇数不胜数。每读到朱自清的文章,都会有一种清新典雅,柔顺细腻之情,让人从久违的城市的混沌的空气里摆脱出来,从而让人有一种乡村感,又好像有一种原始的,清新的感觉,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春天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述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此刻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并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境般的完美春光里,必须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期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可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完美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之后春天,迎之后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向为
此刻的完美生活而奋斗……春天,是期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完美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期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此刻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齐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朱自清真不愧是一代文学大家!能够说,没有他,中国的现代散文就不可能这么灿烂。我读了他的文章,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让我受益匪浅,真是饱餐了一顿美味的文学大餐。
散文读后感600字三
曾记得,语文老师说过:散文,形散神聚.所以,体会一下那种"形散神不散"的滋味吧。
从冰心的这些早期散文中间,我感觉到她那时的心是多么的温软细腻,清新秀丽,令人忍不住生出万般的怜爱.冰心说:散文可以写得铿锵得像诗,雄浑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精锐得像戏剧对话.难怪冰心这么喜欢写散文,而且曾说过: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当我真正看完冰心的散文后,我发现了冰心写作不单是爱用"呵"字这样简单.在她的散文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一个字:爱.冰心爱美丽的大自然,她爱海,因为在她眼里:海是温柔而沉静,海是超绝而威严,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广博。也许在冰心的心里,爱海就是这么一点一分的积渐起来的。冰心爱儿童,在她生病的其间,还为小朋友写了《寄小读者》可见在她心中,小朋友地位的重要.冰心爱母亲,她甚至这样形容过她的母亲:母亲的话句句可使儿女动心,母亲的字一点一划都可使儿女落泪。冰心也曾傻傻地问过母亲爱她的原因,而母亲告诉她: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冰心爱亲人,爱父亲,爱三个弟弟,爱她的同学。冰心把这种爱化为一种极为清丽,极为温婉的文笔,写成了散文。散文里有另外一个世界,有一个充满爱,也是冰心所向往的世界。
在散文《寄小读者》中,冰心通过描写她儿时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泪水,尽情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因而最能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寄小读者》体现出冰心的性格、气质、才情和思想风貌。通讯中无论是描写母亲慈爱,姐弟的情谊,或是大自然的每秒,无不映射出冰心的鲜明的自我形象。冰心在《寄小读者》中不停地在纯洁的孩子面前忏悔,许多事情是她的灵魂受了隐痛。在《通讯二》中,冰心会想起自己因“杀死”小生灵而悲痛。而现在的我们,不正像那时的冰心,又何尝不会为了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们也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们也许也做过不仁爱的事,但毕竟我们的心灵是纯洁,是善良的。 长大后,我们也会远离自己的父母,亲人,去独立生活,只不过提前在冰心的笔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泪。冰心在描写与父母,姐弟分离时的悲伤,并为有用华丽的词句,但朴实的语言也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冰心的爱是博大的,深沉的,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读了这本书,我为它的新颖构思所叹服,为它的深刻哲理所感动。我认为,这就是经典。
经典,让我读懂了人情冷暖,世事无常。 经典,让我明白了父母对子女那永远不变的爱。 经典,仍在继续 成长的道路,有泪水,也有欢笑。时光木马飞快的流逝,望着远处那最美的一颗星,我喃喃的说道:“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散文读后感600字四
开始关注林清玄的作品,是从《有风格的小偷》一文开始,一篇文稿间出乎意料的善意的赞赏,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道,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个善良的灵魂。确实,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拿着显微镜去找一个劣迹斑斑的人身上的优点却不是谁都能够做到,但是,林清玄做到了。恬淡自然,字间总不自觉透出禅味,小小的故事折射大大的哲理,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不经意间让人深思人生道理。读林清玄的文章,我那原本浮躁不安的心会旋即安定下来,解开心锁,放下心中的负担。
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细细地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的洗涤方可安静地睡去,一切禅理在梦中参透。
他说:“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无数的低谷,使我们在挫败中流泪,不是说不允许哭泣,你能够蹲下来好好抱抱自己,但是,请不要放下,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顶点,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情绪重新攀登,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灿烂。
他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时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点点地在流逝,生命一点点地在逝去,再长也但是数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珍惜吧。大学,就这么过了三个学期,我又做了什么呢当初的理想呢,我与它的距离又变小么我在思量着,也困惑着。
他说:“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应对误解,请选取沉默;应对挫折,请选取沉默;应对辱骂,请选取沉默。有时候,解释是剩余的,那时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语言。
他说:“‘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这个世界的水月不再光明剔透了,做为一个渺小的人,只有维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这五浊的世间唱一首琉璃之歌吧!”还是那个淡水河口,但是周围的风景已经变了,不是以前那个美得单纯的河口,“少年时代的情怀与往事,都已经去远了,是镜花,也是水月,由于一条河的败坏,更感觉到那水月镜花是虚幻不实的”。然而,心若仍然是纯粹的,纯净如琉璃,这个世界的浑浊便不会将我们侵蚀,给自己的心留一片净土吧,哪怕你已经看过太多的黑暗!
那一切的水月河歌,虽曾真实存在过,却已默默流失,这就是无常。
是的,也许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个时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即使在人生的无寸草处行走,也会看见那美丽神奇的一瞥。
散文读后感600字五
对于季羡林先生,我一直是十分敬仰的。近日,读了《季羡林散文》,对他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季老一生,真可谓是历经坎坷了。生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长于战火纷飞的人世间,而唯一有希望能显得美好些所谓的留学生涯,也因法西斯的炮火充塞着二战的硝烟。辗转回国,也没有过几年安生日子便遭遇了___。晚年的许多时光,却也只能在病榻上熬过。所幸,人生的苦难往往与成就成正比。
季羡林先生是深受北大师生爱戴的一代宗师,又是享誉中外的语言学家、翻译家、佛学家,还是别具一格的散文家,像季先生这样学识博大精深,被称为中国学界的“人间国宝”的人物,却十分亲切自然。其实人的伟大,更多时候不完全是源于事业上的成就,而是人格上的高山仰止。
这位慈爱长寿的老人,将那数年的心酸甜蜜,以那最优雅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状景,或言志,或怀人,动之以情地表现他内心深处的天地。那平淡无味的黑字,略带俏皮的言语,真真切切的情感,无不充斥着我的内心,这大概便是季羡林的文章吸引人的地方吧。
《留德十年》的灰暗岁月听他一一道来娓娓动听,《牛棚杂忆》将莫大的愤懑写得似乎不值一提。并不圆满的人生轨迹,在季老看来不过是宇宙间的沧海一粟,尤其是在一个常人已无法企及的年龄上。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清塘荷韵》是季先生于1998年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得意之作,写出了荷之生命令人振奋不已,读这篇文章,眼前总浮现出一池亭亭玉立,生命力极强的荷花和一位身穿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慈祥的双目谦和地微笑着,睿智博学的头顶飘动着银丝,漫步在曲径通幽,荷花盛放的荷塘之畔……《神奇的丝瓜》处处透着童真,俨然一个懵懂孩子对新鲜世界的憧憬之作。心中有佛,才能看到佛;心中有美,才能发现美;也只有纯洁的灵魂所支配的躯体,才能写下这样一份纯真。《九十述怀》步趋期颐之年尚笔耕散文不辍,寄托着无限的生命情绪,表达了他对世事人生的深情。
细细阅读,可略见其创作的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历史变迁,显示“世纪老人”的风范,表现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老身处校园,却情系世界。他的社会活动,足迹遍世界。他在《九十述怀》中写道:“如果把我的足迹画成一条长线的话,这条长线能绕地球几周。”既住过总统府之类的豪华宾馆,又住过“牛棚”,基于丰富的阅历,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许多内容,丝丝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芒。对于后来人,这是最好的,最活的历史,季先生的散文是反映时代风云的镜子,也是抒发人们心声的画卷。读着它,能亲近领悟到老人的人生感悟和处世风格,更敬佩他那“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的精神世界。季先生的散文,是他在一生的拼搏中,从心灵里流出的潺潺清泉,字里行间饱含着真实情感,在朴实文笔中蕴含着优美。
就是这样一位长者,有一天竟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带给人们的感动,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如高雅的音乐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静静地翻阅着这本《季羡林散文》,如水一样清澈。
散文读后感600字六
刘心武用饮食文学,揭示人间真相,绘浮世风景,他把人生百味、世态千滋汇为一席,力求以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幽深人生!借饮食来展示时代风貌,叹世道人心,并试图挖掘人生。可谓用心良苦啊!
这么一本好书,篇篇令人顿悟,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品味人生,留下的是无尽的深思和觉醒!读书的同时,时时联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片段,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那篇《淡黄的银杏》,就仿佛写的是我……
母亲因为支气管扩张需要长期服用消炎药,但是因为消炎药的副作用太大,有专家就建议用银杏树的果肉和冰糖煮水吃。因为银杏是消炎的,虽然有毒副作用,但与西药相比就好的多。
在为母亲收集拣拾银杏的时候,对于银杏的颜色,我也没有真正的观察过。其实,银杏在熟透而烂掉了臭糊糊的果肉后,剩下的就是银白色的果核。而剥下果核,里头的果仁是软和的,是淡绿色的或者是浅黄色的。这个细节我在操作时是没太在意的。而刘心武《笑星和我》里所描写的银杏是“肥硕的白果…恍若银珠”,这样的描写,显然是只注重了词句的华丽而忽略了事实,忽略了准确地描写。在《淡黄的银杏》一篇里,刘心武记录了他的身患绝症的老朋友在生命垂危的最后的一个电话,电话中他谈到了银杏,他告诉刘心武银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病危之中他还在关注着刘心武小说如何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天衣无缝!感慨朋友的真情之后,刘心武记录下他的朋友的提醒,写了这篇《淡黄的银杏》。而这篇文章也提醒了我:写作,不能只注重词句的华丽,还是要踏下心来真正的去观察、去揣摩,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忽略那些看似细微的细节,才能够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那篇“炸酱面”,告诉我们的是,要珍惜你身边最真实的东西。因为,在美的事物中,给予人最持久的享受是生活的常态之美,是人们饱蕴着生活的常态之美!。炸酱面,是我们百姓家里最熟悉的食品了。可就是这么普通的炸酱面,却是远离家乡人的梦中才有的食品!炸酱面也绝非在任何地方能够做出像样的。在美国唐人街的中国餐馆里,要来的一碗炸酱面,不中看也不中吃。最后的结论是:炸酱面只有在家做的、在家里吃,才口里口外都对味。因为炸酱面里实际上又凝聚着一种家庭之美,亲情之美。这就是刘心武饮食散文要对我们阐述的。
凡此种种,每一道食物,刘心武都能向我们道出一番真实的感受,表明一种观点和思想,这些所引发的深思是令人回味无穷的。我以为,简单的这本饮食散文所能达到深思和启发的功效,远远超过了那些空头的说教。
散文读后感600字七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
全书分为“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行者无疆”这五个部分。
余秋雨老先生好些年以前写过一些史论专著,文笔很有特色,轻新脱俗,洒脱、放达而又潇洒,让人读上去自然而又舒服,不夸张,不悲伤,没有什么好词好句,没什么特别的手法,不像有些文章用比喻,用拟人,用夸张等等,不局限于这些章法,而是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让每个人都叹为观止的文章。就像老舍写的《草原》。自然而又优雅,不做作,简简单单几行字,就完美地描绘出所要说的那一幅画面,真实而又美好。
就如“青山绿水,长路一条,走不多远就有一座。高高的,全由青石条砌成,石匠们手艺高超,雕凿得十分细洁。顶上有浮饰图纹,不施彩粉,通体干净。鸟是不在那里筑窝的,飞累,在那里停一停,看看远处的茂树,就飞走。”这一段,这是一开始的一段,只是简单的叙述而已,却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想象着远处的山,清澈见底的水,绵延十几里的路,路边是一座又一座牌坊,它们很高,很大,还有好看的图纹。牌坊上时而会看见几只飞累的小鸟,在那儿歇息,倒也并不安居,过一会就又飞走。这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作者笔下用简单的词句描绘出来,却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文章并不多。
仔细想想,萧红写的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便是如此,也是自然,真实,美好。“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就像花睡醒似的。鸟飞,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又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呼兰河传》,和余秋雨的散文一样美,简单却又不失味道,虽通俗却又十分自然,自然中透着美好与真实。那种意境,远比夸张的文章要吸引人得多,一个是外表华丽,却找不到内在,另一个则是表面简简单单,普普通通,而只有细读一番,才可能品出其中的自然美。
我本身就十分喜欢散文,诗歌之类的文章,因为它们不仅表达字面意思,更是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还可以学学名家文笔,多多感受,在自己的文章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读上去一定与众不同。
散文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