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到21世纪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下面文案君给大家带来经典电影观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电影观后感600字1
星期日,爸爸给我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位仅仅只有13岁的魏老师。
在一个贫穷的山区,有一位高老师因家里有事需要请26天假期,在这段时间里的,他把自己的教学任务托付给一位年龄只有13岁的小姑娘魏敏之,让她来教这些学生。电影里关于魏老师对学生们的关怀数不胜数,非常感人,比如:有一位叫张卫科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心里想着到城里去打工赚钱,在没有经过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离开村庄到城里去,当魏老师得知消息后,心里万分焦急,她最后决定自己借钱到城里去寻找张卫科。到了陌生的城市,她呆呆地站在街道上,无助地看着繁华的街道,奔驰的车辆,拥挤的人群,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张卫科,她绞尽脑汁地想了许多办法,可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好心人的指点下,通过电视台终于找到失踪的张卫科同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内心很震撼,魏老师只有13岁,她的年龄比我还要小,她不但承担起一个老师的责任,还能做到了一个优秀老师所做的许多感人事迹。我想对魏老师说:“虽然您是一个代课老师,但您是一个很负责的优秀教师,学生少了一个,本来您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去寻找,您可以不管他的,可您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自己借钱,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想尽一切办法把他给找回来了,这份爱心和勇气很值得我学习,如果是我,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许没有这份勇气,因为在那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里,我会感到恐惧,寸步难行,不要说去找人了,平时我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13岁的女孩来说,我想您也一样会有平常女孩子们通常的缺点,但您就是凭借着灼热的爱心,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胜利。
通过这部电影,我内心感触很大,我也默默地下定决心,我要向魏老师学习,学习她那份强烈的爱心,那份坚定的信念,那份神圣的责任感,不断锻炼自己,增强信心,让自己茁壮成长。
经典电影观后感600字2
《一个都不能少》主要讲了在农村有一个希望小学,因为校长有事所以找了一个13岁的老师,叫魏敏芝。校长对老师说:“不能少一个学生,如果我回来看见一个学生都没少的话,就给你100块钱。”校长说完就出去了。
第二天,教育局有些人到希望小学那里,要找一个跑步快的人去比赛。因为老师特别想得到钱,就不让学生出去。
结果睡完觉发现少了一个学生,就是张学生。老师去打听了一下,都说这学生的妈妈生病了,张学生去城里打工赚钱了。
学生为了帮老师为了找到张学生,凑够车费,就去帮老师搬砖,赚钱。赚到了钱老师拿出一部分买了两瓶可乐,一人喝一口,喝完了老师就去城里找张学生。
到了城里老师怎么也找不到张学生,就写寻人启事。但是老师没有钱,没有笔,老师就去买了一瓶墨水和几张宣纸。老师到火车站里去写寻人启事,写着写着墨水不够了,她就找了一个洗手池,在墨水盒里面倒上水,又接着写寻人启事。结果被旁边的一个人看见了,就说这样写的都看不清,寻人启事也没有用,你得去广播站广播。可是魏老师也找不到广播站,魏老师就在大街上过夜了。因为风太大,魏老师写的寻人启事都被刮没了。
魏老师到了白天去了广播站,可是门卫不让进去,魏老师就在门外等着。终于可以进去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张学生在饭店里要饭。魏老师进了广播站,就开始广播了。张学生在饭店里的电视看到魏老师的广播。饭店的老板就送张学生到了那个广播站,魏老师就找到了张学生。
记者最后给了那个学校好几盒粉笔,魏老师让那些学生在黑板上一个人写一个字,张学生跟魏老师说可不可以多写两个字魏老师就让张学生多写了两个字,张学生写的是魏老师。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是多么的幸福,因为20多个学生喝两瓶饮料,我自己就能喝两瓶饮料。还有13岁的老师就能照顾学生,还能够把丢失的孩子找到,非常有责任。我要学习魏老师的精神。
经典电影观后感600字3
在存在贫富差别的社会里,当一种东西(资源)供不应求时,就会有人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去得到它。而且那种东西(资源)也会异化,失去原本普世的功能,成为少数人获取利益,得到好处的筹码,于是便会出现公正缺失、道德失衡,所谓正义与公平也就无从谈起。印度电影《起跑线》描写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情形。在印度,当教育资源有优劣之分后,那些所谓的教学一流、条件优渥、声名在外的私人学校,便成为富人家庭竞相追逐的目标,他们甚至不惜采用非正常手段,占用属于穷人有限的入学名额,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起跑线》虽然是一部带有喜剧风格的电影,但是它触及了印度社会教育界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借影片中主人公之口,道出了问题发生的症结所在,寓意深刻,观后让人有一种笑中带泪的感受。
出身低微的拉吉依靠设计服装的技艺,成为一名事业有成、收入颇丰,开上宝马的中产阶层人士,并且娶到了年轻貌美的妻子米塔,之后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很快,女儿到了入学年龄,如何能让她进到一所好学校,成了达吉妻子的一块心病。她不仅把女儿送进学前班进行综合素质的强化训练,而且还听从所谓入学咨询师的指导,拉着不会说英语的丈夫参加父母培训活动,以适应子女入学的面试需求。她先是怂恿丈夫搬出原来的居所,住进富人街区结识所谓的上流阶层人士,以此想消除丈夫身上的土气。而当面试失败,女儿进入好学校成为泡影后,她又另辟蹊径,随丈夫住进贫民窟,通过装穷,以便让女儿以穷人家的孩子的身份进入到心仪的学校,结果竟如愿以偿。
拉吉虽然并不赞同妻子的种种做法,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她也是为了女儿好,于是只得掺和其中,走一步看一步。然而,在贫民窟生活时接触了心地善良,肯帮助人的邻居希亚姆之后,拉吉被感动到了,尤其是为了帮助拉吉得到2万卢比的入学费(他真的`认为拉吉是一位穷人了),希亚姆不惜冒险碰瓷去撞汽车,用自己身体受伤去换得金钱,更是让拉吉看到了他铁哥们的热血心肠。公布入学结果的那一天,经过抽签,同样领到入学申请表的希亚姆的儿子却意外出局,这更是增添了拉吉的内疚感。良心让拉吉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不应该采用欺骗手段,让女儿占用了本该属于穷人家孩子的入学名额。在向校方提出用希亚姆的儿子替换女儿入学无果后(女校长竟然称,此类学校就是要照顾所谓的社会精英的子女),拉吉采取大闹入学典礼的方式,面对众人宣示了自己的主张。那段告白可谓是影片的最精彩桥段,因为它切中问题的要害:盲目最求所谓的英语能力,让印度自身的民族性削弱;教育成为一种生意经,社会便失去了公平;富人一旦为所欲为,穷人便更加悲惨最终,拉吉以女儿转学公立学校的方式实现了自己良心的救赎,妻子米塔最后也站在了他这一边。
此片观后,不禁对该片的编剧和导演心成敬意,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太贴近现实了,而且主旨鲜明,是那么的直抒胸臆。同时,也要给演员们真实、自然的表演点赞。《起跑线》带来的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有思考。
经典电影观后感600字4
20世纪50年代,对新中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苏联同中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撤走了所有对中国进行援助的技术人员及物资,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与政治上的封锁,中国国内也因为建国不久而物资技术极度贫乏。就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国际国内情况下,针对美国的核威胁,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研制原子弹。因为只有研制成原子弹,中国才不怕美国的核威胁,只有研制出原子弹,中国人才有立足之地!
看到那些原子弹研究专家们需要研究原子弹而隐姓埋名一辈子,却坚定的说出为国奉献在所不辞的壮志豪言。看到需要计算的庞大数据而他们打着算盘一笔一笔来的“干革命”。看到核试验基地没有粮食了,大家无所顾忌,毫不在意,任凭肚子咕咕叫也要继续,全把粮食让给了科研人员,大唱军歌同抵饿。他们是革命中的军人,他们勇敢,他们无畏,他们刚毅,他们有信念。当凝聚着中国人民血汗的原子弹被数十名战士推着缓缓前进时,我的心就像一张绷紧的弦,七上八下、汹涌澎湃。那些工作者就更不用谈了,有好几位戴眼睛的领导为了看清这一幕,都把眼镜取下来擦了又擦。终于,一声惊天动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了。台上台下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科学家们,战士们笑声伴着默默滚下的泪水,那么真切、那么感人,
这场电影对我的震撼很大,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电影里的每一幕都时时在我脑海里回荡。中国工作者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有舍声忘死的奋斗精神,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意志,是何等难得、何等珍贵,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磨练这种意志,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以此为镜,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真正的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是啊,有了理想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为了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才会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经典电影观后感600字5
那是寸草不生的戈壁,风沙泯灭了水源,却泯灭不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那朵蘑菇云,绽放在漫漫黄沙中,永远不会消逝……
以前总觉得,中国,只是代表了一个国籍,直到电影播放到爆炸的那一刻……我的血液为什么汹涌如涛,我的心脏为什么兴奋莫名或许,只是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或许不能体会到制造的历程有多么艰难。但作为一个学生,那长得吓人的式子带给人多大的压迫感,我还是能体会的。没有计算机,那就用算盘敲!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演算,用古老的计算工具演绎着尖端科技产品的创造历程。汗珠涔涔,流淌着中国人民的决心。一定要制造出,让世界看看中国的意志!
制造的过程非常辛苦,这其中,工作人员还要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有时,还不得不放弃很多。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放弃与友人的重逢,放弃自己的身体健康,只为了那一颗有可能还不能成功制造的。或许只是由于某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数据就回使长时间的努力付诸东流。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面对这个不公平的式子时,中国人民没有退缩,没有彷徨,没有由于,毅然投入到光荣的事业中去。我那时,心里只有敬佩的心情吧。
那朵蘑菇云还是盛开了,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那么耀眼。威力固然是巨大的,但它发出的声音却远远赶不上人民的呼喊。在所有的压力全部抛开的那一刻,在所有的努力终于化为成功的时候,那种喜悦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的。礼堂里想起的掌声与我的心跳产生了共鸣。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澎湃,我们,终于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看完《横空出世》,一直沉睡在我心底的民族自豪感爆发了出来,我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以继承了这种优良传统而自豪。在心底,那朵蘑菇云永远绽放,不会消逝……
经典电影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