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萧红所写的一本侧面感谢祖父的书,她以轻松自然的笔调写了自己童年的事情。这里由文案君给大家分享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一开始,我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感觉跟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令我难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着,感动着,愤慨着,我又回过头来仔细的品读起来。
呼兰河让我感到温暖而冷淡:比如这个街中大坑,车夫和马陷了进去,有一种穿长袍短褂的,在那里喝彩,帮助车夫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温暖的,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帮互助的,这样,才会让生活更美好;而我与老祖父这篇文章,讲述着祖孙深情,只有祖父喜欢“我”,祖母不喜欢“我”还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关爱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为“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小团圆媳妇。十二岁的她花一般的年纪,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却成了胡家的童养媳,在照“规矩”被婆婆“调教”之后,日渐病倒。他们无视她为什么会病倒是什么致使她成为了一个“黄瘦的病人”此时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选择去看医生,而选择了“跳大神”。当众强行脱光了小团圆媳妇的衣服,推到大缸里用热水,是滚烫的热水,往她的头上浇,到最后,头发都烫掉了,还说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这样凋零了。我们想想看,别说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这种折磨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更让我气愤的是,她死后,她的家人并没有因此而难过,还觉得花了那么多的钱,亏本了。想想我们同她一样的年纪,享受着父母百般宠爱,无忧无虑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呼兰河传》读完了,这个暑假中,听着萧红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忧郁,但依然美丽动人。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2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的自传,讲了许许多多她儿时的趣事。比如她祖父的园子,她在里面叫哪个快活。看见一个黄瓜熟了,抓起来就啃,这时又看见了蜻蜓,便丢下黄瓜抓蜻蜓去了。要睡觉便睡觉,要玩便玩,好不快活!
还有那家里的储藏室,两间黑乎乎的屋子,里面有无数的蜘网蛛丝,那么多的耗子,可那里却成了小主人的天地。她在里头翻找着,找出了许多“宝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墙上刻着、画着,也没人教育她。
她还干了许多傻事:有一次,她们家一只鸭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黄泥裹起来烤了。萧红十分爱吃。有很长时间鸭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鸭子赶向井里,这时祖父说不用,直接抓了烤就行了,但小主人不干,她说落井的好吃。
不过,现在的孩子可不能像萧红小时候一样了,作业那么多,连一点时间都没有,就别提玩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没出息,还不如放开他,,让他自由生长(不过也不能放任他整天玩),要知道,强扭的瓜是不甜的!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令我感受颇多的书——《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80年代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萧红小的时候,优美感人,是萧红凭记忆写出来的,让人从书中感受到旧社会人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寂寞。
这本书中令我最难忘的还是小团圆媳妇。她12岁就被迫去当老胡家的童养媳,刚来老胡家时,她笑容满面。可不久就因奶奶婆婆常打她、骂她,让小团圆媳妇生了一场大病。由于婆家人的迷信,再加上都不爱小团圆媳妇,不给她治病,只给她跳大神、抽贴、烧"替身",还让她吃黄连,还当着众人面给小团圆媳妇洗烫水澡,不但没治好病,反而把她折磨得奄奄一息,成天昏睡,连辫子都掉下来了,不久便死了。她死时,年仅12岁。我非常同情她,因为12岁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时候,而她却因为旧社会的愚昧而被折磨而死。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使我想到了自己:在学校里,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在家里,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身体有一点不舒服,爸爸妈妈更是细心的呵护我、照顾我,甚至连班都不去上。可小团圆媳妇,12岁就被迫当了童养媳,天天挨打、挨、骂。现在我们都是靠高科技生活,住的都是高楼大厦。而旧社会的人们,住的只是破旧的平房。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呼兰河传》让我更加懂得了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珍惜和同学、朋友相处时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长大后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4
近日,我读了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三章。
文中主要讲了“我”和祖父在花园里的快乐生活。“我”在园子里每天跟着祖父,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面把那下了种的土窝溜平,其实,哪里会溜得准,只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所以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拿着锄头的“头”来铲。“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读着读着,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和奶奶在院子里种菜的情景:记得在我8岁那年,那天是个星期天,我在奶奶家里看电视,奶奶怕我把眼睛看坏了,就说让我和她一起去种菜。我和奶奶来到院子里,奶奶拿出菜种和工具,和我说:“奶奶给你一个任务,就是把奶奶下了种的土窝,你给溜平,好吗”我高兴地答应了,奶奶下种,我给溜土,配合的非常默契,种完种后,奶奶又让我给地浇水,而我却拿着水管到处乱晃,边晃边喊:下雨啰!下雨啰!简直开心极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仅领悟到了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也让我回想起自己的许多童年趣事,更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我以后也一定要少接触电子产品,多走出家门,去体验生活之美。
呼兰河传第三章读后感篇5
这几天,我读了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有人说,《呼兰河传》像萧红的一本自传而又不是自传。而茅盾所认为,《呼兰河传》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小说,而是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首凄婉的歌谣。
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呼兰河传》,真正看完《呼兰河传》后,我则觉得,《呼兰河传》是萧红在为自己儿时的家乡——呼兰河所代言。借萧红手下的笔,描述出了以儿时萧红眼中形形色色的呼兰河。
这不仅仅是萧红自己的一本自传。这是以一个小女童的视角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
萧红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写法再现了当时呼兰河的情景。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真实地反馈在纸上。让我们看着书,就很容易联想到当时小萧红所在的呼兰河,当时小萧红身边的人或事。虽性格不同,但他们纯朴的民风在萧红笔下可是一点也没少的。让人读着读着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时,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会笑起来,看到可怜人是我也会替他伤心。在其中我更少读到了各种风俗,更近地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而在里面读到了曾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原著——《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写到:“《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萧红也多次在《呼兰河传》中提到“荒凉”“寂寞”,但我觉得,萧红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开心,虽单调,但每天都在发生新事情。
在作者童年的后花园里,她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有一次祖父和作者在后花园里铲草,她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作者小时候真是幼小而又无知。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写了人们的无知、愚蠢。萧红通过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那时候的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害的旧思想。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还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当中。
我没有茅盾那么有文采,文学。如果实在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呼兰河传》的话,我只能说:“这是萧红纯真的孩童回忆。”
呼兰河传的第三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