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下面是文案君收集整理的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00字1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青少年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信感,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戏曲进校园”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中国的传统戏曲在表演形式上是一种程式化与虚拟化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我手里的马鞭,大家看着就是一根棍,但是在舞台上它就可以代表马,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便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戏曲大概有360多个剧种,评剧起源于河北,有着独特的表演特点:吐字清楚,语言通俗易懂,表演朴实生活气息浓厚,所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针对评剧舞台上流传较广的唱腔流派,青年评剧团的老师们也为同学们一一进行了演示,带来了评剧的经典桥段,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戏曲魅力,一招一式令孩子们频频叫好。老师们还用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肢体动作,释了生、旦、净、丑等戏剧角色的特征,介绍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基本功的要求。随后老师们还邀请了台下的学生上基本功的要求。随后老师们还邀请了台下的学生上来一起进行学习和表演,台上的同学们学得认真,台下的同学们看得也认真。
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同时也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戏曲文化、感受地方戏曲魅力,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进一步加强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00字2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戏剧文化博大精深,京剧又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但是11月30日下午我们在学校里听到了被誉为京剧之后的第二大剧种——评剧。其实之前在我心里,戏剧都是一样的,我听不出戏剧里的抑扬顿挫,咿咿呀呀的曲调更是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摸不着头脑。可是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评剧,是流传于我们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二。而且评剧还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戏曲文化都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精华。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更应该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不仅是我们爱国意识的体现,更是我们对我们精神境界的一个提升。
今天我们在校园里听到的评剧非常震撼,评剧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个评剧演出里的基本台步——原场。通过跟老师近距离的接触、教学。我们真心了解到戏剧工作者的不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简单的台步却有如此繁杂的肢体动作配合、身形如此优雅。虽然我学得很一般,但是却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并得到一个奖品作为奖励,我很开心。
另外,评剧里的乐器也是十分独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胡。二胡拉出来的声音也是非常好听。一个只有两根弦的乐器,通过老师的演奏却能演绎出喜怒哀乐各种情感。这些乐器都是我们平时没有听过没有接触过的。我非常想要一探究竟,想要向老师讨教学习。
这次戏曲进校园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付出才能获得赞美的掌声。这就像我们学生学习一样,虽然有时候很枯燥乏味,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习了,去付出了,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更能在我们以后的成长之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努力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校园生活才会无悔!
最后,感谢学校、感谢班主任梁琦老师给我们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一定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00字3
11月30日下午八、九节课,我们在北一阶观看了“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让我们得到了精神食粮的补充。
首先,由侯顺成侯老师为同学们系统地讲解并普及了戏曲及评剧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了戏曲。
戏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三百六十余种。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有本地方言的剧种,根据数量的多少而分出六大剧种,分别是:北京的京剧、河北的评剧和梆子、河南的豫剧、上海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而在这六个剧种中,京剧和评剧是唯二有国家级剧院的剧种,其它的则都是地方上的剧院。评剧是从唐山地区发源的,评剧的代表作有《花为媒》和《小二黑结婚》。侯老师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各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如:曲剧和越调、山东的吕剧等等。接着又给我们讲了唱戏的唱法,现在90%以上的戏曲演员都是用普通话的唱腔、念白,但也是有特殊的,如:演员赵丽蓉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戏曲演员,她唱戏的时候就是用唐山话唱的。还有就是评乐队,它是由古代乐器和现代乐器结合而成,古代乐器有弦乐、二胡、笙、唢呐、梆子、铙钹等,现代乐器有提琴、黑管、长号、小号、大号等。
之后,就是刘和军老师介绍笙。刘老师先讲了笙的历史。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它最早发源于3500年前,并且很多西洋乐器都是受笙的建造原理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口风琴。笙还有17、21、27、30孔之分。之后,刘老师还亲自现场为我们吹奏了笙。
接着,马旭峰老师为我们讲述二胡和板胡的知识。它们两个的用处很多,如:电影《地道战》和电视剧《西游记》中都有用到板胡的地方。拉二胡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激发大脑,保持体形。
最后,还进行了互动,还进行了现场演唱,并且唱得都很好,台下掌声雷动。
我相信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戏曲知识,还让我们在繁忙的学习中得到精神上的缓解和放松。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00字4
今天,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搬着椅子来到操场上等着观看今天的活动戏曲进校园。
活动刚刚开始,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女人走上舞台,没错,它就是今天的主持人,他的衣服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她仿佛像一个仙女一样。第一个节目开始了,名字是《一家人欢欢喜喜把我请》虽然我坐在最后一排,但是我依然能看见台上表演的人们。听他们那些奏乐的人,把乐曲做的高低起伏,加上他们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节目是《花木兰》花木兰刚刚开始,只见一个身穿淡蓝色服装,头戴金色发饰的人走了上来,我猜它一定就是花木兰,他在台上来回走动,时不时的抬下脚,表情非常投入,好像他真的就是当年那个花木兰,她仿佛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非要上战场的决心,他不怕死。也不怕为国牺牲。
今天看了这个活动让我明白了许多,比如花木兰为什么非要上战场因为他想证明与子不是不如男女子也可以像男人一样上战场打仗,而且是打胜仗。他去参军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一样餐具的女人,可他们是不一样的,那个人知道这次如果去的话那就必须要上战场,上了战场就必死无疑,他说:“”咱们走慢点儿,万一可以迟到一下不去上战场呢!”可花木兰坚决不后退,它反而加快了脚步,说:“”你怕死我可不怕,我要证明女人可以比男人活的更潇洒,可以和男人一样打仗,打胜仗可以得到世人的赞美!”花木兰抱着一颗不死不回归的决心,而这些决心被演员们演的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真的让我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这些演员们,他们真的很专业,我妈妈曾经说过一句话,因为专注所以专业,这些演员们专注学习豫剧,演出来的戏曲让人们看着特别开心。
今天让我见识到了这些演员的功夫,他们真的很厉害,让我真的很敬佩。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00字5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这个星期四的上午,我们齐礼闫小学迎来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同学们都一个个怀着激动之心来到了现场,在学校搭起来的舞台上,演员们一个甩袖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今天我们观看了戏曲,一共有五个首先是家人把我请进来、接着是花木兰征途、见皇姑、痛说革命家史、辕门外三声炮。
我最喜欢的是花木兰征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的孝敬父母和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雄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缺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
戏曲进校园观后感6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