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值得思考。它的演员和导演不同于其他电影。他的导演徐昂、演员何冰、韩同生等主要演员都是戏剧界的资深演员。文案君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希望可以帮助您!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1
思维其实是一道限制你的墙。
常人来看,富二代似乎就应该骄奢蛮横,杀害亲父便似乎也不足为怪。
忽略掉表面那层偏见,客观地来看,那么老人也似乎并没有动机撒谎。
可事实上,要从老人的角度去分析整个案件,才能够发现隐藏在暗处的真相。
很多时候,其实是思维影响了人的判断,所处的思维模式导致人看不清本质。想要看到真正的世界,绝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也不是用完全不带主观意识的眼光去看,而是用清辙眼睛去看天,用朦胧眼睛去看云,用飘逸眼睛去看风,而每次你都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似是而非,一切陌生而熟悉
电影里还有一个情节,当一切证据证人都被推翻后,一直顽固地认为富二代有罪的3号眼神呆滞了几秒,随后愤怒地又回到了原点,说:”这么多的证据证人还不够吗学校是让你我根据现有的证据去讨论,而不是让你们去证明这些证据都是错的!错的“然后颓然地跌坐在椅子上。
其实越接近真相,人们往往越不愿意承认,就像越发现宇宙的寥廓,人们才越发现自身的渺小轻微,这让狂妄自大的人类如何接受思维的墙,说到底还是人类自己砌就的,不愿承认自己的愚昧无知,便砌成一道高高的墙将自己紧紧地包围起来,然后就自以为安全了,可悲人的精神虽不属于物质,仍受限于物质。
所幸总有勇者哪怕竭其力量也要挣脱这桎梏。这才有了这场精彩绝伦的讨论,才不至于让真理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无辜亡灵痛哭于阴暗角落。
只是这世上因捍卫真理便惨遭迫害的殉道者何尝少呢近代科学的伟大先驱布鲁诺因坚持信奉“日心说”,便一生始终被人与”异端“联系在一起,为此颠沛流离,为此受了8年的牢狱之灾后被判用火活活烧死。但真正的勇士怎会屈服于淫威之下,当布鲁诺听完宣判后,仍面不改色地看着这伙凶残的刽子手,轻蔑地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时还要大得多。“是的,即使身死,但他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将永不磨灭,他的精神早已超脱到物质之外,而不是苟同于一群恐惧到颤抖的蝼蚁。
因为思维的枷锁,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便否定掉真理,以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奉为真理,而渐渐忽略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生命的意义。为何不推倒那堵思维的墙,去看看墙外的世界呢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也是对自身的尊重。
而世界知道,少数比多数更多。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2
这部电影反映了在案件面前十二个职业的人对整个定案的看法及观点,从一开始的几乎所有人都轻易相信证人的证言,而对嫌疑人表示肯定的犯罪动机,到最后通过辩论,怀疑,争执,尽量还原场景,以及对证人证言的验证,到最后全员否定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整个过程是对案件的辩论,也是对人性,法律以及逻辑的辩论。
在电影的最后,8号陪审员,也就是整个过程坚持认为嫌疑人无罪,对整个讨论的进行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回去拿起自己落下的检察官证。电影结束的时候有几行字:在公安机关提出复议后,检察院依然维持存疑不起诉的决定,一个月后真凶落网。
在电影结束之后我们想想假设这位检察官也和别人一样,相信证人证言,相信物证,那么嫌疑人按照一系列法律程序就会被认定是有罪的,毫无疑问,有一件冤假错案出炉。是的,电影中有一位陪审员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被判八年,在一年半刑期的时候被告知我们判错了。当他在再次步入社会的时候,别人是怎么想的,我管你冤枉还是不冤枉,总之你都是蹲过大狱的人。是啊!就是因为整个案件审查程序的不严谨,就因为一些看上去小小的纰漏,造成了别人百分之百的伤害。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3
暑期一所政法大学内,未通过英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学生迎来补考。他们组成模拟西方法庭,分别担任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审理的正是一桩社会上饱受争议的20岁富二代杀父案。12位学生家长组成了陪审团。这些人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医生、房地产商、保安、教授、保险推销员等。他们在听取学生法庭审理后,将对本案做出最终判决。这12名陪审员互不相识,但按照规则,他们必须达成一致,才能结束审判。第一轮投票,就有11人认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证物证都指向这一结果的情形下,这位年轻的嫌疑犯离舆论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所有的线索都被逐一讨论,随着审判的进行,疑点出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这部电影正是唤醒人们对待生命的尊重,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宣布一个人的有罪,除非证据确凿!请尊重每一个生命,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12个陪审,11个人认为有罪,只有一个人觉得有疑点不怕所有人指责和埋怨,敢于站出来说话,我觉得这是一种对待生命的尊重,从只有他一个人认为无罪,到挨个疑点一一排除最后所有人都投无罪票,最后到一个月后真凶落网,这部电影没有很炫的特效没有大成本的制作,有的是对人内心呐喊的和灵魂的唤醒。因为即便是陪审们模拟讨论,也要对自己的举手表决权负责,因为那真的可能会关乎一个人的生死。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4
严格的说,十二公民更像是舞台剧,话剧,密室剧,虽然没有《狗镇》来得更彻底,连房屋都简化成了透明的几何体。
导演似乎急于突出呈现这种特殊的舞台效果,上来还没等观众缓过神,长桌会议已展开阵势。决议也基本出奇的一致,十一比一,哈哈,剧透一点吧,————-这一点,没法不吐槽,否则还真的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以一敌十一的居然是个检察官,以其身份扭转乾坤,实在是造势造大了点。结尾何大检捡起工作证时那故作奥妙深沉的一笑,笑出人间几多悲欢,几多惺惺作态,是为了展示我泱泱天朝公检法不但不仅绝不冤枉一个好人,而且普法普到春雨润无声的境界,还是为了天朝某局奇妙的审查制度,算是神来之笔,还是画蛇添足,真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情绪推进的虽然捉急了点,但想以基本单一的场景,十二名演员,让观众基本没打盹,十二公民其实是成功的,虽然有很强的模仿的痕迹,但编剧是用了力的。呵呵,窃以为,开篇可以适当地虚以委蛇,互相察言观色,模棱两可,似乎更符合天朝百姓众生态。当然这可能又偏移了编剧颂歌的宗旨。
其实就案情的有罪与否恐怕只是第一层意思,编剧更多地是想反映对同一事件的世间百态。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代入感,人与人的疏离感,有罪其实并不是嫌疑人有罪,而是评判者认为他有罪,而可怕地是,评判者评判的标准往往是评判者不自觉地代入了自己的生活。我们以为客观地时候,其实已经带上了有色眼镜。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5
电影《十二公民》讲述的是12位政法大学毕业生的“亲属”,作为一场真实案件的陪审团进行案件分析审判的过程。电影一开shi一边倒11:1审判有罪,但是唯独8号对案件证词怀着非常多的疑点,并逐步与其他11位陪审员进行激烈的推理,推理期间交织着每位陪审员的个人感情、直觉、价值观、经验,辗转曲折,但最终秉着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真理的执着,所有陪审员一致以无罪通过陪审裁决。通过电影有以下几点收获:
1、对生命权的敬畏: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生命是作为公民权利的主体而存在的前提,是公民最根本的权利。面对生命权,人人都需要怀着敬畏去对待,这是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是人得以存在的体现。
2、对待他人容易标签化:人们容易根据自己固有的感情、直觉、价值观、经验等,非常轻率地、绝对地根据他人的群体身份而下定论,使得认知与现实产生偏差,如电影中对“富二代”、“保安”、“干爹”、“店小贩”等固化认知。标签化容易造成对相关群体的误伤,扭曲社会认知,扩散负面情绪,同时也契合当今媒体的“眼球经济”需求。
3、理性思维非常重要:我们学习过数学推理过程都知道,每一步的结论dou依赖充分严格的公理、定理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容易忽视这种推理化理性的思维,本质上是大脑的惯性是“节省能量”,因此容易用直觉进行判断。理性思维要求对事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进行数据逻辑推理。在电影中8号陪审员带领大家不断用理性+数据+实践进行推论,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怀着“算一本帐”的思路多学习理性思维的益处。
非常推荐大家看一看这部电影。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6
当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刚刚走进会场的时候,估计除了带有特殊使命的8号陪审员(就是何冰饰演的角色),其余各位都并没有将这场讨论当回事。他们或主动或被迫来到这里,只希望迅速达成一致,赶紧散伙各回各家。正如人际心理学所讲: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观察另一个人的内部状态,也永远不知道真实的对方是什么,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反应了我们对自己内部体验的理解。有限的证词和背景资料,无法还原真实的弑父嫌疑人的全部,所以,其激发出的陪审员们对富二代的分析,多多少少承载了他们自己的人生经验。
或许正因为如此,当讨论持续深入,参与者越来越多卷入个人经验的时候,对案情的讨论,仿佛成为对各自陪审员人生经验的讨论,因此出现更多的推己及人,甚至情绪冲突。
比如,当11:1的局势僵持不下,第一个站出来对何冰表示支持的急诊科医生。他不赞同无罪的观点,但是却赞同何冰的态度,因为,面对工作当中遇到脑死亡的病人,生命虽然已经不可逆,但要同意家属放弃治疗的建议,仍然觉得非常艰难,所以觉得应该尊重生命。
比如,第一个改变投票倾向的空巢老人,他改变想法是因为对案例有更深刻的理解了么并不是,而是早年自己和父母被打成右派天天遭批斗搞得不想活下去的经历被唤醒,想起曾经站出来鼓励他的人,由此推及:如果富二代真的没罪,只要有人站出来说一句话,他就有可能活。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7
一、普通人断案不比精英断案差,英美法系的法庭陪审团制度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影片中,一群未经过法律专业训练的12个普通公民,就能判断刑事案件的事实,这就是英美法系的法庭陪审团制度。美国举世瞩目的黑人棒球运动员辛普森杀妻案被判无罪,就是法庭陪审团认定的无罪。我国是法庭陪审员制度,虽然一字之差,但效果天壤之别。
我国的刑事案件的事实由法院(经过法律专业训练的精英或一二个法庭陪审员)认定,但仍然冤假错案不断,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呼格、赵作海等冤假错案即可证明这一点。
由此可见,精英断案比普通人(法庭陪审团)断案高明不到哪里去,有些案件凭普通人的良心就可以断案,正如影片中的8号法庭陪审员坚持无罪的观点为,就是他就认为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被判死刑,是不是要慎重些,再讨论讨论,这就是良心。断案方面,精英的良心不会比普通人的良心好到哪里去,甚至有些时候表现更差。
英美法系的法庭陪审团制度就是普通人断案,让更多有良心的人去判断案件事实,值得我国法庭陪审员制度去借鉴,一两个法庭陪审员太少,又摆脱不了陪而不审、陪衬的尴尬现实。
二、影片结尾处8号法庭陪审员回去取检察官证,立显检察官正义、求真的高大上形象,殊不知这与现实中的形象相去甚远。这实为画蛇添足的拍马之景。
三、影片中坐过冤狱的法庭陪审员一句话,印象深刻,送给现在的公检法人员铭刻于心,这句话是:“万分之一的错误,对于一个当事人来说,那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十二公民观后感500字